时间:2022-09-30 19:30:24 | 浏览:352
(河南法制报 穆黎明 实习生 张福梅)3月30日,在新乡市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牧野区专场,牧野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市长李向军向新闻媒体通报了去年发展情况及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牧野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31.7亿元,增长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工业投资增长29.1%,高于全市5.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4亿元,税占比78.7%,高于全市7.1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全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抓抢险、促重建、防汛救灾有力有效。灾情发生以来,全区累计组织救灾救援力量1.5万人次,动员群防队伍107支5000余人,转移群众5.14万人,设置安置点27个,安置群众1.2万人。修复水毁堤段9公里,591户受损农房修复重建全面完成。谋划灾后重建项目451个,总投资149.57亿元。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解决问题121个,帮助159家企业协调新增贷款5亿元,续贷9000多万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200余人,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月实现复工复产。
抓项目、强招商、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深化“一招四引”,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17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39.5亿元、外资8678万美元。坚持“项目为王”,扎实推进“三个一批”,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87个,完成投资135亿元,省市重点项目9个,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1个,争取资金9975万元;争取地方专项债项目1个,争取资金2.6亿元,已下达资金2.6亿元。
抓集聚、育龙头、产业转型不断加快。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1个,完成投资16.2亿元,3家企业获评智能车间。18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11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全区锂离子电池和正极材料产能分别达到3.5GWH、3.2万吨。科隆新能源、天力锂能、新太行3家企业入选“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科隆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新航集团荣获省长质量奖,天力锂能、科隆新能源上市工作顺利推进,电池及延伸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抓改革、育创新、发展活力持续激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行政许可类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85%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90%以上,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登记覆盖率99.9%,走在全市前列。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天博物联网研究院创新平台作用凸显,窄带物联网通信模组、5G基站天线等17个项目产品应用可推广,4家企业申报成功省级创新龙头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抓统筹、补短板、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稳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征迁1.68万平方米,建设5.2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8个,惠及群众3.3万余人。新增停车场6处车位500个,建北二路、新四街等五条道路改造提升,群众出行更加便利。6个村庄成功创建“一村万树”绿化示范村,王村镇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PM2.5、PM10平均浓度低于市定目标,优良天数超全年目标55天。
抓民生、保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平原幼儿园建成开园,新中大道小学、黄岗小学被评为我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1个区级、2个镇(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成运营;8个村庄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全面完工,8900余名群众的安全饮水有效解决。新增就业83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899人,超额完成市定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牧野区持续实施工业强区、商业富区、生态立区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电池谷核心区、滨水生态魅力城区和中部地区创新创业高地”两区一高地,努力实现“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开放创新实现新突破,城市品质实现新突破,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民生福祉实现新突破,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六个新突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扩大项目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抓好349个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带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上。加快实施应急指挥中心、污雨水管网改造等94个灾后重建项目,确保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做大市场主体。围绕主导产业,绘好用好“四个图谱”,持续开展“四个遍访”,重点推进总投资30亿元中华电池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精工创城智造科技城等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落地。
加快产业转型。深化与中科院、郑州大学、河南电池研究院合作,谋划推进生产锂离子超级电容器、超晶格等新型体系电池建设,力争2022年电池材料产能达到5万吨。力争培育1家超50亿元、2家超30亿元、3家超10亿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实施创新驱动。发挥中电科22所、河师大、中国农灌所等驻区高校院所研发优势,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落户我区,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家以上。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3家。
提速城市更新。强力推进高铁片区、电波科技城片区、定国湖片区等6大片区整体开发,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为群众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打通5条以上断头路,新建一批社区公园、街头游园、城市书房,让城市更加美丽。
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4个,让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切实解决办事多头跑、往返跑的问题。完善提升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体系,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推动制度标准重构、服务流程再造,对营商环境指标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加快政府数治化转型,确保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多渠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13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750人、高技能人才1880人。
由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海南省旅游景区协会和海南神玉岛文化旅游区共同主办的海南创建“第四代景区”专家研讨会日前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神玉岛文化旅游区举行。创建“第四代景区”研讨会在神玉岛文化旅游区举行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
张文良 封面新闻记者刘彦谷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多了,车辆礼让行人多了,群众文明用语也多了,大街小巷更洁净了……走进今日利州,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一缕缕迎面吹来的文明清风。自今年2月广元市确定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利州区作为创建全国文
4月8日,位于自贡大安区大山铺的方特恐龙王国建设现场,7个室内主题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力争今年底前开园,预计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将达300万人次,将有力带动大安区乃至自贡的“吃住行游购娱”文旅全产业链发展,也为大安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增添浓墨重彩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漯河市召陵区委政法委围绕“平安法治星”创建,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营造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融合渠道,浓厚创建氛围。围绕“平安法治星”创建,综合运用“线上+线下”“传统+新型”
8月6日下午,焦作市马村区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区委书记师少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婕主持会议,康春生、申松奇、王峰、秦广东、孙光明、王满意、邱华东等全体县级干部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传
文明花开,幸福马村。干净整洁的马路、错落有致的绿化带、文明和谐的社区、主题鲜明的宣传牌、随处可见的志愿者……炎炎夏日,行走在焦作马村区的大街小巷,无不感受到缕缕文明之风迎面吹来。8月20日、21日,一场“全城清洁”行动在马村区如火如荼进行。
在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焦作市马村区马村街道上下一心,全力以赴,聚焦楼院环境整治提升集中发力,下足“绣花功”,给百姓“摸得着的幸福”。常态化卫生保洁,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小花园生机盎然,游乐场干净整洁,社区活动室里笑语声喧……走进马
来源:新乡日报中国电波城1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加速建设,“河南精工”牵手郑州大学共建绿色建筑研发中心,760厂西家属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6条“断头路”打通工作有序推进,中电科22所圆满完成冬奥会电磁频谱安全保障任务……新春时节
改革开放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重庆市双桥经开区大力提升开放水平,强化创新驱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年上半年,双桥经开区围绕加快建设“国家级经开区”的总目标,实现了GDP86.5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5
漫步城区,背街小巷、市民广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繁华的交通路口,斑马线外礼让行人已成常态……行走平泉,文明氛围越来越浓,文明之风越吹越劲。让文明城市创建为民。卧龙镇八家社区王占成,家里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外债,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眼瞅着邻居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