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中国比萨斜塔”在新乡,曾在黄河里泡了一年半

时间:2022-11-30 10:29:32 | 浏览:3239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摄影 许俊文 通讯员 梅志刚提到斜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但你知道吗?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更为古老的斜塔在黄河岸边矗立了900多年。它就是有“中国的比萨斜塔”之誉的玲珑塔,位于新乡市平原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摄影 许俊文 通讯员 梅志刚

提到斜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但你知道吗?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更为古老的斜塔在黄河岸边矗立了900多年。

它就是有“中国的比萨斜塔”之誉的玲珑塔,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的原武镇,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早于比萨斜塔68年。

尽管名气没有比萨响亮,但玲珑塔的故事却一点都不寻常:它为何会倾斜?佛塔层级均为奇数,为何它是12层?当地“毛遂拉塔”的传说里,为何战国时代的毛遂会拉宋代的塔?

来跟随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寻塔小组,踏上寻塔记第二站。

丨古塔名片

玲珑塔,又名徽塔、雁塔,为平面六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全塔高47米。原为善护寺内附属建筑物,清代善护寺失火,寺毁塔存。造型挺拔秀丽,气势庄严雄伟,是宋代建筑艺术的佳作。

◆望塔丨黄河淤积造就了斜塔与十二层塔身

未入小镇,先见古塔,玲珑塔是当仁不让的原武地标,在黄河岸边屹立近千年。

当慕名已久的斜塔,出现在访客眼前时,“斜”无疑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可北望塔身上下端详,似乎没有预想的那样明显。

原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婵倒是不着急解释,默默带大家到东南方向的池塘边。再度抬头仰望,人群中开始争先恐后地报告新发现:“是斜的!”见惯了来客的套路,李婵只是莞尔一笑。

根据文物部门之前的测量,玲珑塔向东北方向倾斜2°33′。水平如镜的池塘里,塔身与倒影刚好形成一个夹角,更为直观。

(右为齐宜帆画作。)

湖光塔影的美景,不禁让人想挪用下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塔影共徘徊”。据传,玲珑塔周边的荷塘,原来只有一个,后来为了防止过度倾斜,在反方向又挖了一个,两相平衡。

有了视觉上的观感,还要有理性上的实证。来到西北侧底层塔身,以地平面为参照系,会发现塔身底部自南向北,冒出地面的4块塔砖,逐渐缩减到了2块,塔身向东北倾斜一目了然。

紧接着自然要对塔身何以倾斜做一番探因,原阳县文博专家、副研究员李斌提供了两种说法由来者评判:

一是古建筑师有意设计。因为地处土质松软的大平原,且每年最大的风力和风向是东北风,这样设计能使该塔更坚固;二是天灾导致。据原阳县志记载,该塔经受地震灾害10多次,水灾更甚,“明景泰三年(1450)黄河南徙,原武数次冲决,治城沦没”,清康熙六十年至雍正元年,黄河一连三年在武陟马营决口,塔基被河水浸泡了一年半之久。

李斌认为,黄河洪灾淤积不仅导致塔身倾斜,也是玲珑塔“十二层塔身”这一谜团的答案。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这是人们熟悉的相声贯口《玲珑塔》。玲珑意指精巧细致,全国以玲珑命名的古塔有多座,贯口具体所指尚无法考证。只是,习惯眼见为实的人们,一定会误将原武玲珑塔排除,毕竟伸出手指一层层点着算,是精精确确的十二层!

可不知,这座平面六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底层已被黄河泥沙淤埋于地下,地面以上仅见十二层。塔北面有一塔门,早已被历史的风尘湮灭,塔檐砖砌斗拱露出地面。现今的塔门设在南面,是前人将原来塔身二层的窗户改建而成。

不过,在文博行家看来,“十塔九斜”的说法并不新鲜。古建筑保护专家、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曾为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释惑说,内在原因是古人设计古塔时,考虑到风向等自然因素而有意为之,或是在结构上可能存在缺陷,外在原因就是黄土的湿陷性和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真真刷新了认知——本以为斜塔是特例,结果才发现,在“塔界”里,谁的腰身挺拔才算个性。

◆登塔丨建筑凝固了千年前的小幽默

塔体自下而上面阔与高度递减,每层塔檐为叠涩砖砌出,上加莲瓣平座,各层有半圆券门、古钱纹和破子棂式假窗,塔身轮廓略呈抛物线形。

有心的青年画家在塔身上发现一处明显后补的青砖。据李婵介绍,这是日寇侵华的罪证,1938年日寇进犯,曾有炮弹击中塔身,但由于古塔结构科学,仅掉下一片青砖。

当镜头拉近看到塔顶细节时,摄影师惊喜地发现有一个顶门。“从底层向上最后能攀登到这里。”原武镇文物保护负责人袁建立轻描淡写的解释,吊足了大家的好奇心。毕竟攀登一座宋塔是大家从未有过的体验。

老当益壮的古塔,得益于数十年来文物部门的细心照顾。为了保护古塔,文物部门筹集资金,分别在1979年、1983年和2013年,拨付专款对古塔进行了修缮。在最后一次修缮中,袁建立参与其中并有幸登顶体验。

底下4层没有光照,只能摸索着向前攀爬,借着手机灯光,如入秘境。塔心室呈平面六角,各置雕砖垒砌的斗拱、倚柱。每层檐之翼角下有木质角梁,梁头下悬挂铁风铎,共72个,微风袭来,叮当作响。

(资料图)

约半米的旋梯,只能容下一人通过,台阶青砖历经数百年人们的攀登,打磨出明显的凹陷。

置身其中,方觉古塔结构之复杂,屈身攀爬到第四层时豁然开朗,券窗洞开,清风拂过,为汗珠盈额的访客们送来一丝清凉,还可小憩观赏东西南北的风景……

到达第五层时,古塔设计师和时空另一端的登塔者玩起了捉迷藏。三个方向一模一样甬道,竟然都不见攀登旋梯,俯身观察,柳暗花明,原来藏在其中一个甬道的侧壁。建筑凝固了千年前的小幽默,仍在继续逗乐着后来人。

继续攀爬至第九层时,开始有木棚板,十一层开始有直径0.6米的圆木刹柱,从顶层穿过,上串高0.88米的铸铁塔刹。粗壮的木刹柱可能是楸木,应是建塔时的宋代保留至今。

(资料图)

铸铁塔刹内的木刹柱,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和雷劈,只剩下碗口粗。修复时,文物工作者为确保安全进行了墩接更换。大家还给这块朽黑木刹柱,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千年雷劈塔心木”。

通往塔刹的最后一层,稍胖者只可侧身而上,掀开顶门,一览天下小。据说天气晴好时,可南望黄河波涛,北眺太行峰峦,东见浩瀚云海,西览万顷碧绿……这让无缘登塔的众人无限向往。

◆忆塔丨原武人坚韧不屈精神的纪念碑

历史上的原武是一个古县,历史悠久,仅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曾有8次诸侯会盟于此。1950年原武、阳武两县合并为原阳县。

在原武县志中的老县城地图上,城东门外能看到善护寺古塔高耸。相传古塔最早是在繁华的城内,当地流传有“毛遂拉塔”的传说。没错,就是成语“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毛遂是附近师寨镇路庄村人。

说的是宋朝时,古塔位于繁华地带,周围人口稠密,毛遂预感此塔会倒塌,为提醒乡邻,他化作一疯癫僧人,高呼“塔塌!塔塌!”然而,没人把他的话当回事。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村民发现家里的牲口个个躬腰蹬蹄,汗流浃背,似乎在朝一个地方使劲。次日,玲珑塔移位至城外安全地带,人们这才知道疯僧是毛遂显圣。

毛遂是战国时代平原君的门客,而玲珑塔始建于宋朝,可谓风马牛不相及。让古塔与当地历史名人发生故事,很可能是当地百姓实现文脉传承的有心之举。

寻访中,摄影师在砖缝见到一只银元大小的爬虫,感慨着像极了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的“赤焰金龟”。谁料,狄仁杰的老师娄师德纪念馆就在古塔旁。娄师德以“伟岸大度,气量宽厚”著称,成语“唾面自干”就来自于他,曾推荐唐代名相狄仁杰为丞相。

古塔东侧有一纪念碑亭,镌刻着原阳大米之父乔永庆带领村民治水治碱、引种水稻的故事。原阳大米最早便是在原武引种成功的,给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生机。

毛遂、娄师德、乔永庆……跨越千年的人物,被岁月机缘巧合地安排在古塔相遇。可以说,玲珑塔不仅是一部原武人民用建筑书写的历史书,更是一座赓续原武人坚韧不屈精神的纪念碑。

历经地震、黄河淤积、日寇炮火,玲珑塔巍然屹立,堪称“塔坚强”——它像极了不屈不挠的原武人民,坚守着这片土地,生生不息。

丨艺术家说

玲珑塔已经有近千年历史,在当时的背景下建造一个如此高的建筑物想必是艰难的。如果有一个时光机器能让我更加走近此塔,我最愿意看到玲珑塔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可惜我是看不到的,这样变更觉得玲珑塔多了一层神秘感。

(齐宜帆,先后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旧金山艺术大学,获油画专业硕士学位。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画展,《新飞天》壁画作品被登封永泰寺收藏。)

丨寻塔攻略

简单路线:郑州出发,跨越郑新黄河大桥,沿107国道复线直行,至311省道向东2.5公里调头,向右前方直行1公里即到。

参观建议:玲珑塔可从不同方位观赏,湖光塔影尤其适合拍照,可坐在东侧碑亭里安静欣赏。塔西北有娄师德纪念馆。观塔之外,强烈推荐继续寻访镇上不远处的城隍庙,大殿为明初建筑,蔚为壮观,殿内保留有石刻、壁画等,古建爱好者一定会不虚此行。

美食推荐:当地特色的原阳烩面、凉粉、地锅炖大鹅都值得体验。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寒江薛

相关资讯

“中国比萨斜塔”在新乡,曾在黄河里泡了一年半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摄影 许俊文 通讯员 梅志刚提到斜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但你知道吗?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更为古老的斜塔在黄河岸边矗立了900多年。它就是有“中国的比萨斜塔”之誉的玲珑塔,位于新乡市平原

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800年经历无数次改造,比萨斜塔建造之谜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咱们在生活中见过很多稀奇古怪的建筑,像什么央视大裤衩、波兰斜屋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地标性建筑,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比起这些建筑更加神奇,这就是比萨斜塔。素材来源于网络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它究竟是怎样建造的?相信大家第一次知

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比萨斜塔为什么倾斜不倒

你见过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风靡世界的比萨斜塔吗?它在哪个国家?它什么神奇之处?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比萨斜塔,至今仍以1mm/年的速度倾斜着。神奇的是,它始终不倒,这也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谜题。那为什么它一直倾斜而不到呢?今天,奥秘世界小编,就和

新乡玲珑塔——中国的比萨斜塔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摄影 许俊文 通讯员 梅志刚古塔名片 玲珑塔,又名徽塔、雁塔,为平面六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全塔高47米。原为善护寺内附属建筑物,清代善护寺失火,寺毁塔存。造型挺拔秀丽,气势庄严雄伟,是宋代建筑艺术的佳作。齐

中国也有一座斜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早建200年,倾斜达2.34米

这是中国的“比萨斜塔”,关于斜塔,很多人只知道世界上有一座叫做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却不知道,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一座斜塔,因为倾斜程度较大,为了安全起见,如今已经把它给围起来,不让游客上塔,只能在下面看看。这就是云岩寺塔,又称为虎丘塔,因为这

世界第二座斜塔,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立于中国虎丘之上

意大利旅游,除了佛罗伦萨不能错过,威尼斯水城的贡多拉一定要体验,还有一个地方估计大多数中国游客都十分熟知,那就是小学课本曾出现的伽利略比萨斜塔的实验故事,叫《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建造于1173年8月

中国八大“斜塔”PK比萨斜塔,谁是赢家?

“意大利比萨斜塔因为“斜而不倒”闻名于世,但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版斜塔就有八座之多!1、肇庆元魁塔——私家斜塔广东肇庆元魁塔位于渡头村南侧,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距今已有392年。“元魁塔在四塔中最特别,有斜塔之称,是肇庆一大

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历经4次弄巧成拙,斜塔是如何被修正的?

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历经4次弄巧成拙,斜塔是如何被修正的?看到这张图片大家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画面中一个人站在楼顶,一大一小两个球正往下落。楼下还有一堆贵族纷纷围观。是不是想起来了?对,这就是近代科学实验奠基人之一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没它斜!保护“上海斜塔”,这群小学生的点子亮了→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千年以来由于地基变动,塔身逐渐朝东南方向倾斜,其斜度已超过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故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那么,该怎样保护这座斜塔?又该如何让这座斜塔更好地传递其历史和人文价值?昨天,由上海师范大

比萨斜塔没它斜!保护“上海斜塔”,小学生出马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千年以来由于地基变动,塔身逐渐朝东南方向倾斜,其斜度已超过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故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那么,该怎样保护这座斜塔?又该如何让这座斜塔更好地传递其历史和人文价值?昨天,由上海师范大

比萨斜塔“姐妹版”?美国芝加哥也有一座斜塔……

中新网8月19日电 你知道意大利有个“比萨斜塔”,但你知道美国大芝加哥地区也有一个“斜塔”吗?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这是位于芝加哥市西北郊耐尔斯市(Niles)的“耐尔斯斜塔”(the Leaning Tower of Niles),建于

世界上最早的斜塔,因人为而形成,被称为“上海比萨斜塔”

有着“魔都”之称的上海,密布的交通网络、繁华的街道、竞相增长的摩天大楼,都映射着这座摩天都市的不断雄起。而上海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古迹,今天介绍的便是一座上海的千年斜塔,但这个斜塔不是自然倾斜,而是人为倾斜,它就是

比比萨斜塔更斜的荷兰奥尔德霍弗斜塔

奥尔德霍弗斜塔其实是一个未完成的工程,可以说是一座“烂尾塔”了。这座斜塔始建于1529年,原计划是要建成一座塔状的教堂来替换破旧的圣维特教堂,然而工程一开始塔的地基就开始下沉,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继续来弥补倾斜,但是效果不佳,塔没有达到预期

比萨: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亲眼见证比萨斜塔有多斜

比萨斜塔是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是到意大利的旅客必去的景点和经典地标!比萨离佛罗伦萨不远,搭火车大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大家到比萨,通常只会在奇迹广场这里停留,大约半天时间就足够,所以我们这次是把比萨跟五渔村凑成一天的行程,两个城市一天完成!前

意大利游记(25)比萨-在绿色草坪上的比萨斜塔-如少女般亭亭玉立

今天是这次意大利之行最轻松的一天。我们先去托斯卡纳奢侈品奥特莱斯(The Mall Firenze)。这家奥特莱斯位于佛罗伦萨城外,这里奢侈品牌众多,是大牌爱好者在佛罗伦萨的必去之地。然后去比萨,参观著名的比萨斜塔。从罗马到佛罗伦萨有点远,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荆州新闻头条网资阳新闻头条网慧为智能股票三亚婚纱摄影网欣灵电气股票股票证券网网约车司机网考研培训网艾灸知识网登山运动网戴尔电脑评测网郑恺影迷网尤尼克斯球拍天文学知识大全卡萨帝冰箱评测网
新乡新闻头条网-新乡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古称庸国,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为获嘉,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始置新乡县,境内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有周武王率八百诸侯会同盟的牧野大战等古迹,新乡市属典型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新乡新闻头条网 18558.cn ©2022-2028版权所有